| 索引号 | 53040020251630270 | 文     号 |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25-10-27 |
心系桑榆 情暖山乡——记新平县新化乡敬老院院长李国富
□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饶平
清晨,无论是周末还是节假日,在新平县新化乡这片宁静的土地上,大山尚未完全苏醒,李国富的身影就出现在新化乡敬老院住宿大楼的走廊上。他轻轻推开一扇扇房门,查看熟睡的老人,掖掖被角,拉拉窗帘,动作娴熟。对李国富而言,这不仅是工作流程,更是他三十三年如一日的守护。
三十三载寒暑更迭,他将自己最宝贵的年华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敬老院这个特殊的大家庭,用无言的坚守、坚实的臂膀和赤诚的爱心,为最需要关爱的老人们撑起了一片温情的天空。从青春年少到两鬓染霜,他用行动诠释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中华美德。
扎根乡土,以院为家
1992年,刚从新平职中毕业不久的李国富来到新化乡敬老院。当时的敬老院条件简陋,只有3名工作人员和20位老人。面对有抵触思想的老人,李国富和同事们挨家挨户走访,用真诚消除他们的顾虑。李小三是第一批入院的老人之一,这位彝族山苏支系的老人起初对敬老院充满恐惧,见到工作人员就跑。李国富多次上门,耐心沟通,最终在村组干部的帮助下将他接到敬老院。如今,93岁的李小三双目失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李国富像对待亲生父亲一样悉心照顾他。
三十三年来,李国富从没有和家人过过一个团圆的春节。每年除夕夜,当别人家的灯火亮起时,他却在敬老院的食堂里忙碌。为老人们张罗年夜饭,将一个个象征祝福与关爱的压岁红包塞进他们粗糙的手心。电话那头,是年迈母亲一年比一年更深的期盼和失落,是妻子无声的叹息,是孩子从幼年稚嫩的呼唤到成年后的疏离。他强忍愧疚,将对小家的思念深埋心底,只因老人们一句“国富啊,你就是我们的亲侄子”。
初到敬老院时,李国富卷起袖子带领员工修屋顶、换窗户、粉刷墙壁。他无数次奔走于政府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爱心人士之间,为敬老院争取资源。在他的努力下,破败的土坯房变成了坚固明亮的平房,窗明几净、暖气充足,活动室、康复设施一应俱全。
清晨6点半,李国富习惯性地巡视每个房间,查看老人睡眠、健康状况,熟记每位老人的病史、用药、口味甚至脾气秉性。深夜,他办公室的灯常亮着,他在为每位老人量身定制护理计划。药柜前,他一丝不苟地分拣、核对药品,他成了老人生命健康的守护者。
2022年疫情期间,面对人手极度短缺、恐慌情绪蔓延的状况,李国富毅然决然地驻守院内。他身兼数职,日夜不停地联系医院、调配药品物资,戴着口罩和面屏,透过防护服耐心安抚焦虑的老人及其家属,为患病老人送水喂饭、清理污物。他的背影成为那段艰难岁月里敬老院员工和老人心中最坚实的依靠,最终他带领全院平稳度过了危机。
强化管理,提升服务
李国富深知,要让老人安享晚年,必须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他结合敬老院养老服务质量提升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抓制度落实,有效提高入住老人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理顺了院务管理秩序。
饮食服务方面,成立由在院老人参与的院务管理委员会,下设伙食管理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膳食会议,广泛征求和听取在院老人的意见和建议。每周菜谱由伙食管理领导小组结合老人情况制定,早、中、晚三餐严格按照菜谱烹饪制作,餐饮服务全过程严格按照食品卫生主管部门要求开展工作。重要节日有加餐服务,让五保老人享受到家的温暖。针对有特殊需求的老人,提供个性化服务,饮食要求保证营养、少食多餐、以软烂为主。
娱乐活动方面,敬老院经常开展多样化文体娱乐活动,丰富老人的日常生活。设置棋牌室和电视房,邀请本地文艺队到院内教老人跳四弦、广场舞和唱山歌。每逢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大家聚在一起包饺子和粽子,品茶赏月,吃团圆饭。每季度还举办一次集体生日会,在改善他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关心老人的“精神养老”。
为了改善老人的生活条件,李国富带领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老人和工作人员开展生产创收活动。他们种了3亩多的蔬菜,每年需要的蔬菜一半能自给;每年养殖肥猪16头以上,能满足半年的肉食需求。通过种养结合,老人们既锻炼了身体,又为敬老院创收5万元,这些资金可用于改善院内设施,使老人能更好地安享晚年。
在李国富的努力下,敬老院新建了一幢1000多平方米的住宿大楼,老住宿楼进行了全面整修,院内种了很多花草,如同花园一样。院内办公室、电视室、医务室、健身室、图书室、棋牌室一应俱全,室内生活用品添置一新,供养对象现在住的都是标间,吃饭也统一在餐厅,行动不便的就由工作人员把饭菜送到房间。
荣誉满墙,不忘初心
由于设施完备,管理到位,服务贴心,新化乡敬老院2013年被玉溪市老龄委评为“市敬老文明号”,李国富2014年荣获“全国先进农村敬老院院长”称号、2016年被新平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面对这些荣誉,李国富始终保持着农民子弟的朴实本色。他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在李国富的办公室里,墙上挂满了各级政府授予的奖状。但在他眼中,这些并非用来炫耀的资本,而是沉甸甸的责任和鞭策。在办公桌抽屉深处,家人泛黄的照片是他思念的寄托,他却从未向组织诉过苦,提出过调离的申请。
三十三年来,李国富共送走了41位老人。他为每位老人料理后事,按照当地农村的风俗,让他们入土为安。每年,他都带领行动方便的老人去给这些去世的老人扫墓。这一举一动,在世的老人都看在眼里,暖在心头,他们的后顾之忧解除了,在敬老院里生活得更加安心。
院里有一位叫高桂英的老人,只要李国富到外面开会学习,她就会到敬老院外面一直等、一直看,李国富一天赶不回来,她就会一直在那里等。直到看到李国富回到敬老院,大家才能看到她的笑容。她经常跟人夸赞李国富待她比她的侄子、侄女都好。
如今的新化乡敬老院焕然一新,硬件设施齐全,软件建设达标,环境优美舒适,老人和睦相处,这里已成为孤寡老人的幸福家园。面对这一切,李国富说:“看到老人们幸福生活,我很欣慰,也很安心。”
相关阅读:
- 李棋街道山头社区人居环境提升改造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 2025-10-23
- 易门县小街乡特色产业拓宽致富路 2025-10-23
- 易门县小街乡特色产业拓宽致富路 2025-10-23
- 羊街乡小八角撬动大产业 2025-10-23
- 朱菊芬:助老爱老不停步 真情关怀暖人心 2025-10-22
- 李勇:以“女婿”之身担起“亲儿”养老之重 2025-10-22
- 浦贝乡发展花卉产业助农增收 2025-10-21
- 浦贝乡发展花卉产业助农增收 2025-10-21
- 玉溪市红塔区李棋街道总工会职工之家示范点建设项目成交结果公告 2025-10-20
- 义诊活动暖民心 2025-10-17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080号

